《血战钢锯岭》:杀出一条荆棘路,但也许可以有颗更勇敢的心
文 | lacrymosa (泉州)
编 | 沈青雨(北京)
从演员到导演,梅尔·吉布森的双重身份都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。吉布森早年在澳大利亚学习戏剧表演,后来出演了《疯狂的麦克斯》系列被大众所熟知,成为了一代动作男星。1993年他第一次拿起了执导筒拍摄了《无脸的男人》,1995年凭借自导自演的苏格兰史诗《勇敢的心》横扫当年的奥斯卡与金球奖。接着吉布森拍摄了一系列以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影片:《耶稣受难记》、《启示录》和今年的《血战钢锯岭》。吉布森距上一次拍片已相隔十年之久,《血战钢锯岭》载着他满满的诚意而来,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饱满的英雄故事。这份诚意的确值得感动,我们也可以从中看见许多先前影片的痕迹,但是除此之外似乎毫无新意。
梅尔·吉布森在《血战钢锯岭》拍摄现场
《血战钢锯岭》的大热绝非偶然,它将真实故事与导演一贯的热血风格相结合,二战对于今时今日也非常贴近,这使得影片十分具有说服力。整部影片以入伍为分界点,前期为道斯的人格养成做了大量的铺垫,这必然就要讲到父母对道斯的影响。父亲作为一战退下的老兵,整个人的身心都已被战争摧毁,发小们躺在冰冷的泥土里,他对儿子的参战带有本能的抗拒。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,面对丈夫的暴力倾向她一再容忍,坚持用爱包容一切。道斯自小就在两者极端的性格中成长,父亲让他对暴力产生憎恶,母亲让他懂得杀人是上帝眼中最不可饶恕的罪恶。最终,他决定再也不拿起枪,他要坚定自己的宗教信仰,拒绝对人命造成伤害。
入伍后,道斯的信仰必然与残酷的战争相悖,整个军营都认为他愚蠢至极。在道斯入伍后的那场戏,吉布森直接致敬了库布里克的《全金属外壳》,上级军官的辱骂戏码我们再熟悉不过,只不过吉布森所想展示的是在军营坏境下生存的困难,以及道斯毫不动摇的决心。在战场上遭受枪林弹雨时,道斯的信仰不再是笑话,而是成为了他最厉害的武器,支撑着他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。
《血战钢锯岭》剧照
本片能寻回许多《勇敢的心》中的场景,首先是壮丽辽阔的远景,瞬间令人产生与主角共情的故乡情结,威廉·华莱士与道斯也都是因为故土遭到侵害而奔赴前线献身。然后是童年的经历,两部影片都有两个孩童打斗的情景,只是道斯的这场打斗对其兄弟造成了伤害。再而是两部影片都有大规模的战争场景,这是导演最擅长也最工整的部分。本片从一开始就定格在战场上,死去的士兵们犹如斯巴达勇士般卧倒在地上,梅尔·吉布森对于血腥暴力的表达一向直接露骨,毫不掩饰。在他过去任何一部电影里,我们都能看见伤口最原始的模样,只见暴力不见美学。特别是在《耶稣受难记》里,耶稣浑身血迹斑斑,头戴荆棘茨冠,最终肉体被钉在十字架上,这是一种最近乎真实的还原。
作为一部好莱坞主旋律,《血战钢锯岭》该具备的优点都有了,安德鲁·加菲贡献了他目前为止最好的演技,配角如雨果·维文相当出彩,鲁伯特·格雷格森-威廉姆斯的配乐也增色不少。当然,影片的不足也就暴露无遗。这种老派确实显得复古有情怀,但如果说是超越了之前种种,那实在是过于夸张。
雨果·维文在片中饰演汤姆·道斯
在钢锯岭上有两次进攻,第一次经过激战美军踉跄撤退,道斯选择在山上凭借一己之力解救战友。危机四伏,怀揣着《圣经》的道斯有如救世主一般的存在,他最多的台词就是:“再救一个。”道斯回营受到了大家的敬佩与赞美,此时的渲染都是恰到好处的。然而,从第二次进攻开始,吉布森就完全拿捏不住尺度了。先是爬上钢锯岭之前,战士们要一字排开等待道斯为他们祷告,然后在激战的时刻,受伤的道斯让身旁的士兵为他捡回丢失的《圣经》。这里道斯所谓的虔诚却是建立在对他人自私的基础上。这种过度表现实在太刻意,使吉布森之前为道斯建立起来的信仰似乎变为了假大空。
吉布森将道斯牺牲自我的精神建立在宗教信仰上,这其中的价值观对于一部恢弘的战争片无疑是牵强的,战争并不能靠信仰来取得胜利。战争片本是需要观众反思方方面面,而吉布森却夹杂了宗教说教意味,甚至有强加之嫌。对于宗教的探讨,实际上《耶稣受难记》已经足够。无论是“勇敢的心”还是“道斯受难记,”整部影片无非是在延续他之前的个人英雄主义,换句话说就是在复制自己。此外并不能看出经过十年打磨的吉布森有太大改变,若不是有真实故事的加持,恐怕难以让人信服。
坦白说,这次梅尔·吉布森没有让大众失望,但他并未能超越自我,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需要的是比英雄主义更多的东西。至于本片能否在奥斯卡杀出一条血路,这还仍然是一个问号。
梅尔·加布森与安德鲁·加菲尔在威尼斯电影节
作者 | lacrymosa
英文系在读,归于平静的悲观主义者。有人生而为着甜蜜的喜悦,有人生而为着无尽的长夜。
编辑 | 沈青雨
这个人很酷,别用个人简介打扰她。
- FIN -
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
黑处有什么 | 釜山行 | 怒 | 脱皮爸爸 |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
月光男孩 | 香肠派对 |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| 逍遥骑士